栏目:guan 查看: 9
犹“举一反三”。见“举一反三”条。
01.北魏・郦道元〈水经注序〉:“进无访一知二之机,退无观隅三反之慧,独学无闻,古人伤其孤陋,捐丧辞书,达士嗟其面墙。”
此处所列为“举一反三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在《论语・述而》篇中,孔子曾说过他教导学生的方法,十分重视求知动机和启发,他要学生主动地去思辨事理,而不只是被动地依循或死记。他说:“我教导学生时,他如果不对道理先去思考,想求明白而仍有所疑惑时,我是不会去开导他。如果他不是已经经过思虑,只因困在某个关键处,想说却说不出来时,我是不会去启发他。如果我举一个四方形的东西为例子,我已经提示他一个角,而他却还不能推想到其他三个角,我就不再教导他了。”在这段话中,孔子强调了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的重要。缺少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的人,他只能一味接受别人的说法,却无法去自我推论,所得到的知识也就不够扎实了。所以一位好老师,他会注重启发式的教育,让学生不但能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养成触类旁通的推论能力。《论语》原文中的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”,后来就演变成“举一反三”这句成语,就是用来形容人于学习中善于触类旁通。
01.北魏・郦道元〈水经注序〉:“进无访一知二之机,退无观隅三反之慧,独学无闻,古人伤其孤陋,捐丧辞书,达士嗟其面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