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hao 查看: 7
豪夺:强抢;巧取:软骗。
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。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。
出处:宋・苏轼《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》:“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
用法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。
例子:豪夺巧取,岁以多金寄归。(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》)
犹“巧取豪夺”。见“巧取豪夺”条。
此处所列为“巧取豪夺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巧取豪夺”原作“巧偷豪夺”。米黻,即米芾(音fú),字元章,宋襄阳人。举止颠狂,故世称为“米颠”。为文奇险,妙于翰墨,画山水人物,自成一家。爱金石古器,尤爱奇山,世有“元章拜石”之语。据周𪸩《清波杂志》卷五记载,米芾十分喜爱古书画,曾经向人借古画临摹,等临摹好了,再和真品一起送回去,让古画的主人从中挑出真品,主人往往分辨不出来,他于是用这种巧妙骗取的手段,得到了许多古书画。《晋书・卷九二・文苑列传・顾恺之》中提到东晋桓玄也喜欢收集古书名画。有一次,顾恺之将画装在箱子里弥封后寄给他,他收到后偷了里面的画,再将箱子恢复原状,寄还给顾恺之。顾恺之发现画已不翼而飞,不但不生气,反而说画像仙人通灵,幻化而去。而苏轼这首〈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〉诗:“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就是用这个例子来讥讽米芾这种不当的行为。后来“巧取豪夺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不择手段地取得权利、财物。
01.明・张岱《陶庵梦忆・卷六・朱氏收藏》:“恒恐子孙效尤,以袖攫石、攫金银,以赚田宅,豪夺巧取,未免有累盛德。”
02.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卷六・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后其夫随高叶飞官天长,甚见委任,豪夺巧取,岁以多金寄归,妇藉其财,以招诱少年。”
grab and plunder by cajolery and coerc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