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hao 查看: 8
喜好私利而遗忘正义。见“见利忘义”条。
此处所列为“见利忘义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汉高祖过世后,即位的惠帝生性懦弱,由母亲吕后掌握政权,其间残害刘氏亲属,大力提拔吕氏宗亲。吕后一死,宰相陈平和太尉周勃,想趁机铲除吕氏外戚的势力,但是周勃一直无法顺利入主当时由吕禄掌管的北军。陈平和周勃知道郦寄和吕禄是好友后,就挟持郦寄的父亲郦商,要他骗吕禄出游,郦寄没办法,只好答应。周勃入据北军后,先诛杀吕禄,接著一一铲除朝中吕氏势力,使得汉文帝顺利的继位。班固在《汉书》中记载这则历史事件,并且做下评论:汉文帝时,天下人都认为郦寄不顾道义,出卖朋友。但郦寄会这么做,一方面是为了救父亲,一方面为了国家的安定,不能说他出卖朋友,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后来“见利忘义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
01.宋・洪迈《夷坚志三志辛・卷一・范端智棋战》:“及对局,既有胜矣,思行太过,失应一著,遂变捷为败,索手而出。乃知非分财物,不容妄享。好利忘义之徒,可以内省也。”
02.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回:“陶谦乃仁人君子,非好利忘义之辈;尊父遇害,乃张闿之恶,非谦罪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