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:jian 查看: 5
义:正义;勇:勇敢;为;做。
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。
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用法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例子:见义勇为真汉子,莫将成败论英雄。(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四回)
正音:“为”,读作“wéi”,不能读作“wèi”;“见”,读作“jiàn”,不能读作“xiàn”。
辨析:“见义勇为”和“急公好义”;都含有“做符合正义的事情”的意思。不同在于:“见义勇为”偏重在“勇为”;即“勇敢地去做”;常用于“见到正义的事情的具体场合”;“急公好义”偏重在“急公”;即“热衷于公益”方面。
谜语: 参观抗联事迹 (谜底:见义勇为)
故事: 1993年8月,济南军区某部中士徐洪刚探亲期满乘车返队,在车上遇到几个歹徒在调戏一个女青年,并肆无忌惮耍流氓,徐洪刚这时立即见义勇为,毫不犹豫上前制止,被歹徒连刺多刀,他顽强地追赶歹徒,被授予英雄称号。
看到合乎正义的事,就奋勇去做。语本《论语・为政》。△“急公好义”
子曰:“非其而祭之,也。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[1]鬼:人死曰鬼,此指祖先。
[2]谄:献媚、奉承。
孔子是春秋的贤人,于鲁国从政时,鲁国大治。后因政治理念与国君不合,周游列国十三年,却未受到其他国君的重用。晚年返回鲁国,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,并且秉持“有教无类”的精神,开平民教育的先河,门下有弟子三千人。孔子十分强调“勇”的重要性,例如在《论语・宪问》中,孔子曾说︰“仁者,必有勇。”意思就是说,仁者重视正道而轻忽生命,见到合乎正道的事情,一定会勇于实行。又说“勇者不惧”,即是说勇敢的人无所恐惧。而在所引典源《论语・为政》中,孔子则说︰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综上所述,可知一个君子如果见到正道所当行之事,必然会勇敢地去做,要是因为害怕而不去做,那就不配称为勇敢,只是一个怯懦的人。后来“见义勇为”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,就奋勇去做。
01.宋・袁燮〈题习斋〉诗:“见义勇必为,有过时自抨。”
02.《宋史・卷三一九・欧阳修列传》:“(欧阳)修始在滁州,号醉翁,晚更号六一居士。天资刚劲,见义勇为,虽机阱在前,触发之不顾。”
03.《元史・卷一二六・廉希宪列传》:“(宪)戒其子曰:『丈夫见义勇为,祸福无预于己。』”
04.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一四回:“见义勇为真汉子,莫将成败论英雄!”
语义见到合乎正义的事,就奋勇去做。
类别用在“奋勇行义”的表述上。
①现代社会人情淡薄,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了。
②他见义勇为地将车祸伤者送到医院,救回一条宝贵的性命。
③小明见义勇为,奋不顾身地扑向抢匪,将他制伏后送交警方究办。
④这位青年奋不顾身,见义勇为的救人精神,赢得在场的人由衷赞佩。
⑤因为他见义勇为的行为,足可作为同学们效法的楷模,所以得到学校的表扬。
同义“见义勇为”及“急公好义”都有从事正义之事的意思。
异义“见义勇为”侧重于看到便勇敢去做;“急公好义”侧重于热心公益。
见义勇为 | 急公好义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✅ | ❌ | 小明见义勇为,奋不顾身地扑向抢匪,将他制伏后送交警方究办。 |
❌ | ✅ | 老王一向急公好义,捐款助人急难总是不落人后。 |
never hesitate to do what is right
義(ぎ)に勇(いさ)む
accomplir courageusement ce qu'on voit être de son devoir
грудью стоять за прáвд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