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 shu

束手待毙

栏目:shu 查看: 6

束手待毙的意思,下面是束手待毙的详情
  • 束手待毙的拼音:  shù shǒu dài bì
  • 束手待毙的注音:  ㄕㄨˋ ㄕㄡˇ ㄉㄞˋ ㄅㄧˋ
  • 束手待毙的繁体字:  束手待斃
  • 束手待毙的近义词:  束手无策,束手就擒
  • 束手待毙反义词:  应付自如
  • 束手待毙的组合结构:  abcd 连动式
  • 捆起手来等死。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;坐着等失败。

    出处元《宋史・礼志十七》:“与其束手待毙,曷若并计合谋,同心戮力。”

    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;含贬义。

    例子(1)敌军压境,我们要设法突围,不可束手待毙。(2)与其束手待毙,不如拼死一搏,也许还能闯出一条生路。

    正音“待”,读作“dài”,不能读作“dāi”。

    辨形“待”,不能写作“侍”。

    辨析束手待毙”和“束手就擒”;都有“坐待不良后果”之意。但“束手待毙”偏重在“待毙”;即消极地等死;语气比“束手就擒”重;而“束手就擒”;偏重在“就擒”;即让人轻易捉住;多不含消极意义。

    歇后语 跛脚佬遇老虎 —— 束手待毙

    谜语 上刑场 (谜底:束手待毙)

    【释义】

    把手绑起来等待死亡。比喻危难时不想办法解决,坐等败亡。※语或出《宋史・卷一一四・礼志一七》。

    【典源】

    ※《宋史・卷一一四・礼志一七》

    (建炎)三年,幸杭州,自杭州幸江宁府,寻幸浙西,自浙西幸浙东。乃下诏曰:「国家遭金人侵逼,无岁无兵。朕纂承以来,深轸念虑,谓父兄在难,而吾民未抚,不欲使之陷于锋镝。故包羞忍耻,为退避之谋,冀其逞志而归,稍得休息。自南京移淮甸,自淮甸移建康而会稽,播迁之远,极于海隅。卑词厚礼,使介相望。以至愿去尊称,甘心贬屈,请用正朔,比于藩臣,遣使哀祈,无不曲尽。假使金石无情,亦当少动。累年卑屈,卒未见从。生民嗷嗷,何时宁息? 今诸路之兵聚于江、浙之间,朕不 亲行,据其 。如金人尚容朕为汝兵民之主,则朕于 之礼,敢有不恭!或必用兵窥我 ,倾我宗社, ,竭取东西金帛、子女,则朕亦何 一身,不临行阵,以践前言,以保群生。朕已取十一月二十五日 ,前去浙西,为迎敌计。惟我将士、人民,念国家涵养之恩, 之辱,悼杀戮焚残之祸,与其束手待毙,曷若并计合谋, ,奋励而前,以存家国。」

    注解

    [1]惮:音dàn,害怕、畏惧。

    [2]要害:指军事要地。

    [3]事大:指小国侍奉大国。

    [4]行在:指天子居处之所在。

    [5]涂炭生灵:比喻使人民生活陷入极端困苦之中。

    [6]爱:吝惜,舍不得。

    [7]移跸:移驾。跸,音,指古代帝王出行时止宿之所。

    [8]二圣:指徽宗、钦宗二帝,当时被金人掳走。圣,君王。

    [9]拘縻:拘禁,拘留。

    [10]同心戮力:齐心合力。戮,音,合、并。

    【典故】

    “束手待毙”的“束手”,是双手被捆绑,不再抵抗的意思。如《史记・卷七八・春申君列传》:“刳()腹绝肠,折颈折颐(一ˊ),首身分离,暴骸骨于草泽,头颅僵仆,相望于境,父子老弱系脰(dòu)束手为群虏者,相及于路。”描述在战争中被俘虏的父子老弱被系住脖子,绑住双手。此处文献就用“束手”,表示了这样的意思。又如:《后汉书・卷一・光武帝纪上》:“朕奋兵讨击,应时崩解,十余万众束手降服,先帝玺绶归之王府。”形容光武帝刘秀亲自率兵征讨,降伏赤眉君臣,让十余万人束手。此处文献所用“束手”,即表示无计可施,臣服的意思。在史书描述历史事件中,多可见到以“束手”为核心而组构出意思相近的词组,如“束手就缚”、“束手就擒”、“束手无策”等都是。至于“束手待毙”则出现在《宋史・卷一一四・礼志一七》及宋・蔡绦《铁围山丛谈・卷二》。《宋史・卷一一四・礼志一七》记载建炎三年(公元1129),宋高宗行幸杭州,视导了浙西与浙东地区百姓生活后,下诏昭告天下:“当前金人一路侵逼,战事一触即发,我将士、百姓如能感念国家栽培的恩泽,记取徽、钦二帝被俘掳的耻辱,同时害怕敌军的残杀恶行,大家与其把双手绑起来等死,不如齐心合力,戮力为国,才能保全大宋江山。”后来原文中的“束手待毙”可能从这里被摘出,成为一句成语,用来比喻危难时不想办法解决,坐等败亡。

    【书证】

      01.《宋史・卷一一四・礼志一七》:“与其束手待毙,曷若并计合谋,同心戮力,奋励而前,以存家国。”(源)

      02.宋・蔡绦《铁围山丛谈・卷二》:“所谓大臣者皆阿谀后进,而握兵柄主国论议者又多宦人,略不知前朝区处用心,贻厥之谋,但茫然失措,束手待毙,遂终误国家大计,可伤也。”

      03.元・刘一清《钱塘遗事・卷八・议迁跸》:“今天下勤王之兵,在京屯戍者不下二十万,犹堪一战,岂束手待毙而已哉!”

      04.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回:“兵临城下,将至壕边,岂可束手待毙!”

      05.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第七二回:“彼行而劳,我坐而逸。以逸待劳,此必胜之策也。岂可束手待毙乎?”

      06.《封神演义》第九四回:“今天下诸侯会兵至此,眼见灭国,无人替天子出力,束手待毙而已!”

      07.《九命奇冤》第三三回:“若等钦差到了,方才打点,那就迟了。万一打点不来,岂不是『束手待毙』?此刻务必先派一个人到江西境上去等著,等钦差过境时,就在那里打点。”

      08.清・康有为〈上清帝第五书〉:“顾见举朝上下,相顾嗟呀,咸识沦亡,不待中智。群居叹息,束手待毙,耆老仰屋而咨嗟,少壮出门而狼顾。”

    【用法】

    语义比喻危难时不想办法解决,坐等败亡。

    例句

    虽然敌众我寡,但我军誓死捍卫,绝不会束手待毙

    与其束手待毙,不如奋力一搏,或许还能闯出一条生路。

    面对警察围捕,歹徒不愿束手待毙,于是爆发一场激战。

    因为不想束手待毙,即使疗程漫长且痛苦,他都坚持了下来。

    餐厅营收大减,员工们不甘束手待毙,主动出击,改变行销策略。

    wait for death with tied hands

    手をこまぬいて死を待つ。〈喻〉失敗(しっぱい)を知っているのに手をこまぬいて見ていること

    attendre la mort pieds et poings liés

    hilflos den Tod erwarten

    ждать кáзни со связанными рукáми

展开全文
上一组:殊途同归
下一组:树大招风
输入字: